摘要:进一步取消下放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权限,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
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在整体货币政策宽松的前提下,更加凸显。政府对民间投资只可引导,不可强求。
有一点很明确:尽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加码的稳增长政策在今年一季度起到了初步效果,但如此力度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力度,是不可持续的,至少官方已经多次明确暗示不会重走四万亿的老路。至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已经大幅落后于全社会投资5个百分点。)8;油气管网、储存设施和煤炭储运建设运营项目。综合分析看,从今年一月开始民间投资增速脱轨全社会投资猛然下坠的原因有以下6点:1;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发力财政政策,重点集中在大型基建项目,而基建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汇报周期长、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历来都不是民间投资参与的重点。这些正是今天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针对民间投资安排督查组,发力刺激民间投资的根本原因。
(在同等条件下,政府投资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根据不同项目情况,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2;民间投资较为集中制造业领域,面临严峻利润下滑、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整体属于收缩调整期,再加上不断爆发的债务违约、破产倒闭的案例,导致可供民间资本投资的价值标的不多。红线约束指标是首次设立。
用水总量控制在43亿立方米以内。又要坚持优化提升,强化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等服务功能。记者了解到,此次规划纲要设定了27项可量化、可考核的主要指标。据介绍,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作为衡量发展的根本标尺,处理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疏解与提升的关系、治病与发展的关系。
这4个红线约束分别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国家要求。
卢彦说,这主要是考虑到十三五时期,聚集大量人口、投入大量要素、消耗大量资源的旧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北京要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自觉运用红线倒逼的思维,推动形成内涵式集约发展的新路子,这也充分体现出我们对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决心。在解决人口过多问题上,北京市将按照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的原则,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既要有序疏解不符合区域定位的功能,又要承接城六区疏解的功能和人口,缓解城六区的压力。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卢彦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三五规划中,北京市突出问题导向,针对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力争从病根上破解。
对于大城市病要从病根上破解。《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近期对社会公布。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力争使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900公里以上,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内
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国家要求。在解决人口过多问题上,北京市将按照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的原则,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
又要坚持优化提升,强化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等服务功能。用水总量控制在43亿立方米以内。
红线约束指标是首次设立。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既要有序疏解不符合区域定位的功能,又要承接城六区疏解的功能和人口,缓解城六区的压力。对于大城市病要从病根上破解。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内。包括4个红线约束指标,6个绿色宜居指标、8个民生福祉指标、9个提质增效指标。卢彦说,这主要是考虑到十三五时期,聚集大量人口、投入大量要素、消耗大量资源的旧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北京要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自觉运用红线倒逼的思维,推动形成内涵式集约发展的新路子,这也充分体现出我们对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决心。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卢彦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三五规划中,北京市突出问题导向,针对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力争从病根上破解。记者了解到,此次规划纲要设定了27项可量化、可考核的主要指标。
这4个红线约束分别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卢彦说,城六区既要坚持调整疏解,降低人口密度,控制建设规模。
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力争使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900公里以上,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中心城区90%以上的居民步行750米,就能达到轨道交通站点。
据介绍,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作为衡量发展的根本标尺,处理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疏解与提升的关系、治病与发展的关系。《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近期对社会公布对此,沈丹阳表示,中方已经注意到欧盟进口商协会这一呼吁。针对近期欧盟内部呼吁启动中欧自贸协定(简称FTA)谈判的声音,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5日称,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我们相信,推进中欧自贸协定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双方经贸合作水平,促进双方贸易投资自由化,推动双方经济优势互补深入持久发展,使双方产业界和消费者广泛获益,造福中欧人民。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在此前发布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中欧双方已明确提出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沈丹阳说,只要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有利于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中国都持开放态度。
沈丹阳表示,中欧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欧盟进口商协会近期表示,中国已成为该协会成员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市场,将呼吁欧盟对华启动自贸谈判。
中方还注意到,今年4月20日,欧盟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明日丝路:中欧自贸协定评估》的研究报告,认为中欧自贸协定对促进双边经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中方对上述建议和结论表示欢迎针对近期欧盟内部呼吁启动中欧自贸协定(简称FTA)谈判的声音,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5日称,中方对此表示欢迎。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中方还注意到,今年4月20日,欧盟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明日丝路:中欧自贸协定评估》的研究报告,认为中欧自贸协定对促进双边经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们相信,推进中欧自贸协定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双方经贸合作水平,促进双方贸易投资自由化,推动双方经济优势互补深入持久发展,使双方产业界和消费者广泛获益,造福中欧人民。
欧盟进口商协会近期表示,中国已成为该协会成员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市场,将呼吁欧盟对华启动自贸谈判。沈丹阳表示,中欧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对此,沈丹阳表示,中方已经注意到欧盟进口商协会这一呼吁。中方对上述建议和结论表示欢迎。